安踏掌门丁世忠:连续两年超越耐克,稳居行业第一-凯发k8国际
2024-09-20 23:03:26发布 浏览35次 信息编号:88393
友情提醒:凡是以各种理由向你收取费用,均有骗子嫌疑,请提高警惕,不要轻易支付。
安踏掌门丁世忠:连续两年超越耐克,稳居行业第一
人物介绍|
丁世忠
长江商学院校友
中欧校友
首席行政官、执行董事兼主席
作为安踏掌门人,丁世忠享受着无限荣耀。
在近日发布的《福布斯2024年全球亿万富翁榜》中,丁世忠以63亿美元身价,位居厦门富豪榜首位;
2024年2月2日,安踏旗下amer 在纽交所上市,这是2023年9月以来美股市场最大规模的ipo,这也意味着安踏的全球化进程迈入了新的篇章。
安踏2024年3月的财报数据显示,其营收增至600多亿元,连续两年超越耐克,位居行业第一。旗下数十个品牌各自称霸细分领域,毛利率更是提升至恐怖的62.6%,远超耐克的44%。
近年来,安踏发展迅速,已成为民族运动品牌的最佳代表。
如今,安踏不再是一个家庭作坊生产的小品牌,而是成长为体育用品行业的领军企业;如今,丁世忠不再是一个小渔村的穷小子,而是成为了中国新一代鞋王。
一路走来,他以超前的意识、敏锐的眼光、非凡的胆识、优秀的人格,书写了一个又一个的创业传奇。
梦想腾飞,“安踏”诞生
丁世忠1970年出生于福建晋江陈埭镇一个普通农民家庭,父亲是一名渔民。
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中国体育用品市场刚刚兴起,晋江陈埭镇不少人开办了鞋厂。 丁世忠的父亲也想赶上这股风潮,便与几位亲戚联合开了一家制鞋作坊,专门为别人贴牌生产鞋子。
后来,随着小作坊越来越多,当地的市场竞争也愈发激烈,每天都有外地人来镇上进货,大家常常争抢客户。丁世忠就想:何不出去主动找客户呢?
或许是天赋的缘故,余世忠从小就深谙营销之道:要主动去争取市场,而不是等待市场来找自己。
于是,为了拓展营销渠道,17岁的丁世忠背着600双鞋只身来到北京,走访了北京多家商场。但这些商场都有固定的进货渠道,他的鞋既无名又无品牌,毫无优势可言,因此经常被拒之门外,有时甚至被赶出来。
跑了十多天,终于有一家商场答应帮他寄售鞋子,由于价格低、质量好,他的鞋子很快受到顾客的青睐,一个月就卖出了100多双。
这给了他很大的信心,家里邮寄过来的鞋子就这样全部卖光了。后来,他干脆开个摊,做批发生意,4年时间赚了20多万元,但丁世忠并不满足于此。
他对市场有着敏锐的嗅觉,发现市面上有些鞋子的质量很一般,一旦印上“耐克”等大品牌的商标,价格和销量就会翻几倍,不少小厂也纷纷效仿,制造仿制品。
丁世忠并不想模仿别人,他有更大的抱负:“为何不创立自己的品牌?”
1991年,他回到家乡与父亲、哥哥共同创立了自己的品牌“安踏”,并开始为跨国公司生产运动鞋。
“安踏”寓意着“安心创业,踏实做人”,丁世忠在工作和生活中也始终坚持这一原则。
由于当时国内生产成本低,加上国际经济环境良好,晋江很多鞋厂国外订单充足,生产经营状况很好。
安踏亦借此机会夯实生产能力,积累体育用品行业的运营经验和资源,顺利完成公司的初始积累。
但随着市场环境的不断变化,这种商业模式也有弊端,只是简单的生产加工型业务,既没有技术含量,也没有品牌积累,不具备可持续发展的优势。
但不断增长的国内体育用品市场能够为企业发展提供良好的机会,比海外oem生产具有更好的发展前景。
品牌升级 保发展
具有高瞻远瞩战略眼光的丁世忠决定创立自己的品牌。
安踏由原来的手工作坊式经营逐渐升级为规模化的工业化生产,在继续进行oem业务的基础上,逐渐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自己的营销网络,并开始销售自有品牌产品。
这一举措提高了安踏的抗风险能力,并幸运地躲过了1997年的东南亚金融危机。此后,安踏不断深化品牌战略,逐步建立vi系统,规范商标标识,扩大营销网络。到1998年底,安踏的营销网点已超过2000个,基本摆脱了旧有的oem加工模式。
1999年,为提升品牌影响力,丁世忠斥资380多万聘请孔令辉为代言人,并在中央电视台黄金时段投放广告,这几乎耗费了安踏一年的净利润。
事实证明,丁世忠具有敏锐的眼光。
2000年,孔令辉3:2战胜瑞典乒乓球名将瓦尔德内尔,夺得悉尼奥运会乒乓球男单冠军,实现人生大满贯。此后,商业代言纷至沓来。
当孔令辉手捧一双安踏球鞋出现在电视上,说出“我选择,我喜欢”的广告词时,“安踏”两个字便家喻户晓,响彻大江南北。
那一年,安踏的销售额突破3亿元,是1997年的6倍,短短两年时间,安踏的市场份额就增长到了10%,但这种代言利润并没能维持多久。
有一次,丁世忠接到顾客投诉,说自己三天前刚买的一双鞋坏了。丁世忠立即派人对这批鞋进行检测,并召回、销毁了一万多双缺陷产品。这才建立了安踏的质量体系。
自2001年起,安踏进军运动服饰领域,实现了从单一运动鞋到综合体育用品运营的转变,开始建立专卖店,实行品牌专卖与批发代理相结合的渠道模式。
2007年,全国安踏专卖店总数已达4000余家,逼近5000家,并于同年在香港证券交易所成功上市。
随着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中国体育用品行业迎来了黄金发展期。安踏借着这股“东风”,迅速抢占市场份额。几乎在每一个城市的繁华地段都能买到安踏的产品,每一条大街小巷都能听到“安踏——永不停歇”的话语。
此后,丁世忠开始斥巨资赞助大型体育赛事,并为国家队打造各种奥运装备。
2018年平昌冬奥会,武大靖的比赛服由安踏设计,在1500米短道速滑决赛中,他打破了世界纪录和奥运会纪录,这是世界上最轻、最透气的比赛服。
2021年东京奥运会上,举重冠军吕小军所穿的“吨位鞋”也来自安踏,据说这双鞋可以承受一吨以上的总重量。此外,李文文、石智勇等人在比赛现场也得到了“安踏吨位鞋”的陪伴和祝福。
2022年冬奥会上,获得两枚金牌和一枚银牌的谷爱凌也穿着来自安踏的比赛服,而这套比赛服运用了安踏的核心科技——安踏炽焰科技。
此外,丁世忠还成立了中国首个国家体育科学实验室,专门从事高端技术的研究,拥有1400多项专利,用各种黑科技制造奥运装备,助力国家奥运健儿夺冠。
通过并购实现全球化
自2012年起,安踏已经超越众多国产品牌,占据国产运动品牌第一的位置。
有人说“安踏”是“中国的耐克”,但丁世忠说:“我们不想做中国的耐克,我们要做世界的安踏。”
2015年,丁世忠提出“单聚焦 多品牌 全渠道”的发展战略,而实施这一战略的有效途径就是并购,可见他的目标是“全球化”。
其实,早在2009年,丁世忠就把目光瞄准了国外市场,开始了他的“并购之旅”。
那一年,他收购了意大利运动品牌fila的中国业务。当时,fila在中国只剩下50家门店,连年亏损。在丁世忠的管理下,公司奇迹般地起死回生,年营收突破200亿元,撑起了安踏一半的业务。
随后,丁世忠带领安踏开启了“蛇吞象”般的疯狂并购模式:
2015年,被收购;
2016年收购日本中国业务;
…
2018年,该公司联合多家财团完成了对芬兰巨头amer 的收购,将arc'teryx、、等13个国际品牌纳入其旗下。
2023年以2亿欧元收购意大利奢侈家纺品牌,后又收购了有着“平价”品牌之称的上海瑜伽服饰品牌maia。此外,森马、ecco、红蜻蜓、青春狂潮、锐步、特步等品牌也纷纷加入安踏。
有人说他是“并购王”,他总说自己是做制造业的,收购、兼并一些品牌只是公司发展的重要战略。安踏正是因为做制造业,才能够坚持到今天,才有机会做大做强。
在丁世忠看来,多品牌就是为了创造差异化,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安踏旗下的各个品牌覆盖了从高到低不同容量的消费者。
大众运动领域有安踏,高端时尚运动领域有fila,女子运动市场有arc’teryx、、kolon……等15个品牌,助力安踏构建起国际化品牌矩阵。
此外,丁世忠还非常注重创新研发,因为他很清楚,一个企业要想不断发展,就必须创新。
2023年推出的“安踏膜”,其防水透气性能与国际品牌媲美,达到世界顶尖技术水平,得益于科研成果,安踏销量飙升,不仅提升了品牌形象,也彰显了安踏超强的“专业性”。
安踏每年投入16亿元,在全球建设五大设计研发中心,70多所高校及科研机构,250多位国际专家,3000多家供应商。
它还参与“全球开放创新生态系统网络”,其全球创新研发网络包括国内体育用品首个国家体育科学实验室,设立国内首个院士工作站和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除了征服全球市场,丁世忠也不忘回报祖国、造福社会。
2008年,汶川大地震发生,安踏立即捐款及物资1400万元,成为第一家捐款的体育用品企业……
2010年青海玉树地震、2013年四川雅安地震、甘肃舟曲特大泥石流、山洪灾害……
安踏积极捐款捐物,帮助灾区人民渡过难关。
据胡润研究院发布的2022慈善榜显示,丁世忠家族以捐赠额101亿元,位列全国慈善家第四位。
丁世忠不仅是一位成功的商业天才,更是一位具有爱国情怀的企业家,他始终把造福社会、回报祖国作为自己内心的初心和使命。
回顾安踏的成功之路,我们感叹丁世忠的远见卓识和安踏团队的拼搏精神,从一个小作坊到如今的全球体育巨头,安踏用行动诠释了什么叫“不是中国的耐克,而是世界的安踏!”
如今,“世界安踏”的雏形已然出现,它将以“决胜千里”的信念,踏上全球百年企业之路。
参考:
[1] 央视财经专访丁世忠:任何行业,唯有创新才能成功
[2] 长江商学院:安踏丁世忠:企业既要有长远的战略定力,又要有应对极端挑战的能力。
[3]《创业人物》丁世忠去年营收超600亿成厦门首富,他是如何把安踏打造成“印钞机”的?
[4] 中国企业家杂志专访安踏丁世忠:我不是“并购狂人”
[5] “世杰”安踏一年暴利102亿
结尾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凯发k8国际上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