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新型研发机构管理工作培训班在武汉举办,湖北探索创新机制澎湃发展新动能-凯发k8国际
2024-08-30 22:03:18发布 浏览65次 信息编号:84582
友情提醒:凡是以各种理由向你收取费用,均有骗子嫌疑,请提高警惕,不要轻易支付。
全国新型研发机构管理工作培训班在武汉举办,湖北探索创新机制澎湃发展新动能
◎记者吴纯新、通讯员孙刚、陈传金、实习生张玉婷
6月13日至15日,2023年全国新型研发机构管理培训班在湖北武汉举办。
目前,我国新增研发机构数量已超过2000家,它们不仅是区域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攻克产业关键技术的生力军、推进体制机制改革的有效工具,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平台。
近两年,把新型研发机构建设作为创新突破口和抓手,通过制定规划、出台政策、立项、集聚人才等方式,在新型研发机构建设方面进行了大胆探索和实践。管理、运营、激励、合作等各方面,不断激发新动能。
联合创新强化产业链
“我们逐步形成了新的双闭环运行机制,成员单位自由组合、共克时艰,约定优先采购、优先供应。”湖北光纤激光器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秘书长李永伟介绍,联盟成立以来,创新联盟成员覆盖整个产业上中下游,实现产学研用一体化。
该创新联盟由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牵头,华中科技大学等单位发起成立。
这是湖北省一类新型研发机构,全部由行业龙头企业牵头,辐射至全产业链。
李永伟表示,成员单位联合创新态势基本形成,紧密的利益群体初步形成,科技成果转化效率提高,互动的人才培养模式建立,合作与交流不断加强。双方交往日益密切。
2022年,锐科激光将配合联盟内合作,供应数百台激光器,为德龙激光高效太阳能电池激光转移设备提供国产核心光源,进一步巩固双方在太阳能电池激光转移领域的领先地位。光伏激光设备和光纤激光器领域合作,实现共赢。
“符合条件的先行采购,不符合条件的联合攻关。”李永伟说,成员单位联合承担一批重大科技项目,联合攻关创新,加快步伐光纤激光器及其核心部件的国产替代研究。
哪种模式适合新型研发机构,还需要时间去判断。
“最初是由院士专家团队牵头,后来转变为由具有一定行业影响力的龙头企业牵头,进一步强化了企业在技术创新体系建设中的主体地位。”龙华主任说。湖北省科技厅重大项目处.
目前,湖北省已形成以“五个一”为特征的创新联盟“湖北模式”,即聚焦一个主方向、一位首席科学家负责、打造一支高水平研发团队、带动一批上游引导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联合创新,促进协同创新发展。
政产学研各界充满活力
创新聚焦产业、服务产业,如何把创新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是创新成败的关键。
6月14日,武汉纺织大学徐伟林院士团队与稳健医疗集团联合研发的高通量人工血管产业化项目在武汉市江夏区启动。
项目重点进行人工血管技术研究,依托湖北省先进纤维材料综合技术创新平台,力争三年内打破人工血管国外垄断,实现国产替代。
该技术创新平台是湖北省又一类新型研发机构,由江夏区人民政府、澳籍华人学者王金峰教授、高性能纤维材料专家王华教授、四川省纤维科学研究院教授共同建设。引进纺织科学博士、省(区)外高层次人才、徐伟林团队、稳健医疗集团等人才,从深圳引进高水平专业化运营团队,创新体制机制,形成混合所有制全面集成研发、成熟、孵化、转化、资本化、产业化的“一研五转”功能。
平台自2022年上线以来,与共建单位江夏区科投集团等30余家企业紧密对接,组织对接服务活动40余场,签约“四大技术”项目20余个,推动技术交易额超过8000万元。
“我们把新型研发机构建设作为推动产学研用融合发展的重点突破口,采取点对点的方式引导新型研发机构建设。”湖北省科技厅有关负责人介绍,目前,他们正全力搭建市县政府与省内外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交流平台,推动学校、地方政府等多方融合,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产业升级。以及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上的企业。
目前,湖北省登记注册的新型研发机构全部开展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行业关键共性技术研究、科技成果转化和中试生产、检测认证、科技创业孵化等为企业提供全方位服务,对产业服务的支撑作用显著。
打破壁垒,开创新局面
湖北敢于突破、能够突破、懂得突破,营造了新型研发机构“热带雨林”式成长生态,构建了科技创新新格局。
湖北省推进“研究院 运营公司”运营机制试点,鼓励新型研发机构依托运营公司运营,运营公司由研究院、专家团队、管理团队按照一定比例共同组建,提高科技创新主体地位,突出人才关键作用,明确“人才团队占多数”的刚性要求,让人才在发展中占据主动,最大限度地发挥科研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湖北省应急产业技术研究院依托随州市政府与武汉理工大学共建的“随州武汉理工大学产业研究院”,发展宗旨是创新驱动、需求驱动、服务产业。
“政府主导、产学研结合、产业导向。”湖北省应急产业技术研究院相关负责人介绍,该院具有独立法人资格,是典型的“三无”事业单位。
湖北省电子信息材料产业技术研究院采用新型crdo技术委托开发服务模式,打造“企业委托 技术转移 产业培育 校企协同”的产业创新服务平台,通过创新服务与产业企业紧密互动持续支持新材料企业向上成长。
每个创新单元都是一个集成平台。
武汉产业创新发展研究院打破创新主体壁垒,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四链”融合。研究院成立一年来,已先后成立10个专业研究院所、企业联合创新中心14个、产学研和公共技术服务平台5个,磁场效应不断增强,创新生态逐步显现。
“湖北省新型研发机构进入多元化、蓬勃发展阶段,已发展出五种类型,累计注册机构452家,位居全国前列。”湖北省科技厅厅长冯燕飞科技部部长王建军表示,湖北省探索建立政府和企业“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创新机制,把创新主动权“交还”给企业,把科技资源“交给”市场。初步形成全链条集成创新、多要素协同合作、全方位开放共享的产业技术创新生态系统。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凯发k8国际上看到的!